主 讲 人
:
蔡兵
时 间
:
2017年5月25日
主 题
:
《艺术的时代使命》
地 点
:
江川路街道鹤北邻里中心
精彩论述
:
“从现代人的观念去审美,寻找思想情感契合点,用独特的感悟与元素表现出崭新时代作品的无穷魅力。”

蔡兵,1943年生于上海,曾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。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体委员会委员、国家高级美术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,上海华夏书画院院长、《中国美术词典》编委、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研究员,挪威第七届国际版画展国际获奖评委、日本全国水墨画协会特别评审委员。作品入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艺术展览,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、博物馆收藏。2005年,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“特殊贡献奖”。

“从现代人的观念去审美,寻找思想情感契合点,用独特的感悟与元素表现出崭新时代作品的无穷魅力。” 2017年5月25日,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体委员会委员、国家高级美术师蔡兵老师来到江川路街道“修齐讲堂”,与我们一起分享《艺术的时代使命》,聊一聊艺术人所肩负的时代使命。

艺术创作,从了解世界开始

我们说中国的绘画一定要勤于改革、推陈出新。五四时候陈独秀讲到中国画要改良,后来刘海粟提出虽艺术激发人,也是要改革;林风眠讲到中国画的中西结合;徐悲鸿也讲到要改良中国画,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一些老前辈,他们都是走出国门留过洋的,我们现在讲起来这些人都是海归。像徐悲鸿素描画马,本来中国的传统是单线平涂,他是用“洋”的来画,用技法来进行;林风眠是用宣纸、水粉、水彩,包括笔也不一定是中国画笔。

邓小平访问美国是1979年,是新中国第一个首脑到美国去访问,访问的时候美国总统陪他看通用汽车全自动的流水线,他看了以后惊讶了,再看一些高科技的单位,邓小平就很感触地讲了句:“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现代化。”所以邓小平回来以后提出科技现代化,讲到只有现代化才能改变中国。反过来讲像我们的绘画,你不了解世界,你不了解国际上那么多绘画的风格、技巧,还按着老一套的东西来,我们就停滞不前,老是在原地踏步,这个时代里就没有你这个艺术,因为你没有发展。

艺术创作,彰显个人色彩

我在美协工作30多年,搞展览会之类的很多,我们有一个展览会是拿到美国去展出的,是中国画。因为是综合性的展览会,有几十个人到一百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,美国人看了以后觉得这好像是一个画家画的,看上去没有个性。国外的教学方法完全不一样,比如有5个学生对着模特画,每个人都是个性发挥,这个人个性比较奔放,有的人很拘谨,画得很有线条,有的人很夸张,画出来变形了,每个人的都不一样,老师说这五个人以后都是艺术家,如果按一个模式来,那5个人都不是艺术家,为什么?因为都是一样的。

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人家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,印象派的莫奈比较有代表性,莫奈的人物都是朦朦胧胧的,睡莲也是他的代表作,去年他的一个撑伞的女人,拍卖了5.56亿人民币,当时也有非议,人家说这是什么画?!有代表性的都是在骂声中成长的,你们要记住往往都是在别人否定你的时候,你才能成长。所以说现在我们画画碰到一个问题,可能在创新、探索的时候人家会提出看法,但是你要有思想,你可以坚持自己的理念,坚持把自己感受的东西画出来。

2011年,我在中国美术馆开了个人画展——“现代中国画展览”,开的时候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,人民日报整个登了四版还有专访,他们对此的感觉是觉得比较新颖,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。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就是一般的中国画,有的时候加一点水粉,但是非常少,基本用中国画笔、中国画颜料、中国画的纸,用传统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新的创作意识。你如果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,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,不然就是在贩卖人家的东西。

艺术创作,肩负时代使命

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过,要创造出立足现实的作品,把现代的东西从生活中拿出来。我们不是身处以前清代、明代的时候,我们身处现代,如果只是画以前山里这些是不够的,所谓现代画,就是说我们要反映的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。

我要讲一个现代清明上河图。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,反映宋代繁华的一个街景,那我就动脑筋了,当时浦东15周年,要反映浦东繁华景象,通过改革开放以后,第一个是叫黄浦江的东岸、第二个是浦东的心脏、第三个是经济的命脉、第四个是敞开的胸怀,这是四个主题。那时候世博会还没开,城市展览馆有一些模型,我去找了一下,还有洋山港也没有建,也是我提前画出来的。解放日报觉得这个主题很好,要反映现代的繁华景象,清明上河图画得是以前宋代的繁华景象,这幅画表现的是现代浦东的繁华景象,所以就叫“现代清明上河图”。所以我们的创作,要结合形势,要根据主题的需要,要有超前意识。